从打球到做教练,篮球早就成了朱再军的生活方式。你要问为什么,可能就是一个听起来有点矫情的词:热爱。如今,他当年的学员的孩子都已经被送来做了“徒孙”,光阴就这么流转,一茬一茬的孩子们在“老朱”的调教下茁
2025-04-27 00:35:26 85
甲乙丙组大满贯 老朱有泪不轻弹
大皖新闻:去年省内青少年各个组别都是冠军。
朱再军:七月初丙组,13支队伍,我们是六战全胜,最后跟阜阳争夺冠军;甲组是七月中下旬,总共也是13支队伍,我们小组赛也是六战全胜,最后也是跟阜阳争夺冠亚军;乙组我们组队比较晚,2022年的12月1日我才开始带,等于8个月,好多孩子都是刚会一点点,当时是11支队伍,5场5场全胜,最后跟淮北争夺冠亚军,主要是这个情况。
大皖新闻:看视频和照片里边,乙组对您的触动是比较大的吧,我看您也哭得够呛,这种时刻应该不常见吧。
朱再军:打哭了很少,因为当时这场球有一个起伏,上半场我们领先5分,第三节他们倒赢我们5分,第四节呢,我们又追回来翻盘,到最后又差点被对手绝杀。这种跌宕起伏,不像那个甲组丙组,打得基本都是一帆风顺的,没有这种曲折。所以队员也比较激动,我作为教练也比较激动。当时要顶不住,也就输了,第四节压力很大。
大皖新闻:三个组别都是冠军,在你带队的历史上,应该创造历史了。
朱再军:全安徽省来说也是最好的,以前没有过。因为北方的球队水平确实比较好,从2021年开始才有三个组别,能拿三个冠军,我们合肥队是第一个。
大皖新闻:老师做教练多少年了?有没有算过带过多少队员了。
朱再军:97年到现在,27年了。自己没算过大概。几百人肯定有,一茬一茬,一拨一拨的。
大皖新闻:让孩子走篮球这条路,从你专业的角度,会给这些孩子和家长一些什么样的建议,应该怎么理解打球这件事。
朱再军:我们这些送来的孩子,大部分都是会打一些的。首先我们看孩子的条件,跟家长去沟通交流,作为专业教练,我能看到孩子的未来,比如说初中阶段毕业以后,到高中阶段,他能走上什么样的发展的路,我能给家长提出一些建议;前期我们给他打基础,其实也就是看他能不能磨炼这种意志品质,能不能坚持下来,你条件再好,坚持不下来,也走不到最后。因为现在这个学训的矛盾也比较大,对体育这一块还没有达到像发达城市的那种重视的程度。对孩子,你要告诉他你的目标,你的未来是怎么考虑,一个孩子有目标了,他就会朝着它去继续努力。因为确实有的孩子来,可能是家长的意思,有的孩子呢,就是纯粹来锻炼一下身体,顺便可能达到一些政策线——比如说体育中考,他可以特长生,到高考了,他可以有这个体育单招考试,搞水平考试,目标都是不同的,目的不一样。我们作为基层教练,就要考虑到,你到底适合什么道,根据自身情况去给他量身打造一下。当然,我们基层教练跟专业教练毕竟还有不同的地方,重点还是要培养他们这种意志品质,团队的协作精神,再一个就是,要懂得感恩的做人的道理,其实我们要抓住这些东西。
大皖新闻:中肯的参考意见。
朱再军:比如说我想走特长生,考一中,考三中对吧?篮球是一条路,等上了高中,就要根据学业水平选择大学了,我的体育比较好,选择什么样的大学,体育一般文化课能补充进来,又能选择什么样的大学,这就不同的。我们现在看乙组、丙组、甲组,其实就面临小学、初中、高中这个三个阶段,就是要给孩子把这条路打通,现在还是比较费劲的任重道远的问题,一直讲教体融合,还是要各个部门合作,政府去关心,才能实现。
大皖新闻:这条路确实还挺难的,我记得姚明那时候讲篮球改革的时候,也讲到体教融合。
朱再军:他作为专业的,懂这个,不打通,很多东西都是受到限制。一点困难,有些家长可能就放弃了,我们每年也有这种流失的队员,特别好的苗子他找个私立高中读书去了,也不能出来训练,或者一个月才能出来一次,那这个就没有办法,靠我们的力量也没有办法去解决。但是从远景来看,现在国家很重视,合肥的体育发展现在也非常好,也在为三大球的梦想积极努力,当然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掉的,现在体育局也比较支持,也在积极地跟教育局协商,怎么去打造一些特色的学校,特色的项目,怎么给一些政策,让这个更顺畅,对体育发展对体育人才的培养都是一个好的方向,就是这个路走得很艰辛。
大皖新闻:确实也不是教练员一个人着急能解决得了的。
朱再军:你像现在我一天的训练量,从下午两三点来,一直要搞到晚上9点半到10点钟回家,就是泡在里面,来了一个我们就带他练,来了两个我就练两个,那最后到7点半一起来了,还得一起练。我上午在单位上班还要上三四个小时,一天加一起就要10个小时,基层教练就是这样。
廿年一觉篮球梦 安徽其实并不差
大皖新闻:朱教练从什么时候开始打球的?
朱再军:我从六年级开始打球,我小学四年级五年级练的田径,我有哮喘病,家长意思你练练体育看看能好一点,练到六年级以后在田径队年龄就大了,就喜欢上了篮球,六年级开始打了一年篮球。后来上了合肥铁路中学,铁中有校队,也是合肥市初中组的冠军队,在那打了三年,初三的时候选到了市队,一直打到高中毕业,之后是八运会,96年八运会结束,97年我就下来带队。
大皖新闻:一干就是二十多年。
朱再军:其实想说就是喜爱,从田径项目转到篮球项目的时候,就是一个酷爱。上初中的时候,每天我的桌子板凳底下是放一只篮球的,一到放学下课的时候,10分钟也要下去扔一会,就是酷爱。那时候没有别的爱好,也没有像现在手机游戏,包括后来成为教练,也是一个酷爱,没有酷爱也走不到今天。当教练的时候,艰辛也很多,97年的时候是在市体校聘用带乙组,其他教练忙不过来,我业务水平比较高,把我请过来带。后来合肥东门那边我的老师搞了一个篮球学校,我又从这边辞职到了那边,一待待了13年,你要不是酷爱,坚持不下来,很多人都跳槽,99年一个月也就两三百块钱工资,那时候出去做点什么小生意也不止。天天泡在学校,跟孩子吃住在一起,就是陪着他们,希望培养出来好苗子。
大皖新闻:你看您带的队伍,省里边拔尖的了。那咱们安徽的整体篮球水平跟一些发达省份比,你觉得差距主要在哪?
朱再军:我的感觉,第一就是政策,安徽省队,砍了大概有二三十年了,当时有队的时候其实还可以,自从砍了以后,安徽的篮球在全国也没有什么好的成绩了,几乎没有。我带的这些孩子,他的基本素质,跟外边的那些其实也差不多,现在我们安徽的孩子送出去的也多,没留住。你看浙江的广厦有我们安徽籍的学员,浙江的海亮有我们安徽籍的球员,还有江苏有我们安徽籍的球员等等,像这些球员都回来,安徽其实也不是很差。
留下来的孩子,大部分是一边想读书,一边想考大学,就不是那种顶尖级的,但是这样的孩子呢,还得把他培养出来,还得打省运会,包括全国的U系列,所以对于我们基层教练来讲,还是比较难。如果把全省比如说11年的顶尖的孩子,我们现在就攥在手上,组建一个安徽省队梯队,练个四年、五年到八年,去打全运会,我觉得应该也是有希望的,起码前八名,前十名是有机会的,人家其实都是这样抓的。我们现在没有,最后组队去打一下,怎么打?
全国舞台转一转 前十不是天花板
大皖新闻:这些年,在您个人来说,让你回忆一下,你觉得让你感觉最重要最高光的时刻和最失落最遗憾的时刻有哪些?
朱再军:最遗憾的就是2022年省运会,甲组小组都没出线,因为很多不可抗力,导致训练不够完善。因为我们甲组一直都是冠亚军水平,所以省运会一失利,那负面的东西就铺天盖地;我们也静下来反思,现在合肥市体校篮球梯队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,你像我现在一个教练管三个组别,方方面考虑不是那么细吧。省运会的失利,我觉得也是一种对我的刺激和磨练吧,也是好事,如果人的一生都是往上走,没有下来的时候,有可能也不会去总结和反思。这是让我太感慨的一个点吧,就是我做教练二七年了,反正这个对我打击也是比较大。
大皖新闻:还是说说高光时刻。
朱再军:高光的时刻呢,就是我在2014年,我带的那一批孩子第一次打全国的U17,也是创造了安徽省的最好的成绩。当时是35支球队,我们打进了全国的第10名。当然那个成绩我觉得还是不满意,小组赛第一场打的就是江苏省队,估计根本就没把我们当回事,当时40分钟比赛我们赢了36分钟,最后四分钟我的两个主力中锋全给5犯下场,最后赢了我3分。进八强的时候,又碰到常州体校,又是东道主,一直拼到最后。当时我们也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,方方面面都不熟,最后江苏省队进四强了,常州体校进了八强。当然,35支球队能打进前十也是很难的。
大皖新闻:那现在你做教练这多年,还有什么梦想,觉得再干出点什么,我干教练这么多年就没什么好遗憾了。
朱再军:现在在安徽省,我已经完成了大满贯了,现在想冲击的就是全国比赛,今年你看我们全国比赛不断,我一直在积极争取去为这些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。其实也是想实现我的梦想,因为我不服,就是我们安徽就不一定会输给别的省市,就算我们现在的条件和政策不如他们,不代表我们安徽的教练不如他们,不代表我们安徽的孩子不如他们,这是我最大的一个挑战,也想在全国比赛当中创造一些佳绩吧。尤其这个U系列,这些组别都是每年都打,也是想去证明一下,安徽经济上去了,篮球应该也要上去,篮球不上去也对不起安徽的老百姓。能不能在全国舞台当中能看到我们安徽的身影,这个应该讲是我现在的一种理想和目标,是我一个已经都50岁的人的斗志。
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配图由采访对象提供